種田對我來說不浪漫,是很實際的

文 / 林安、RITA 

新農:鍾智豪 

農場:生活館(八鄉錦上路)

初衷

初時想耕種和整個社會發展、城市規劃有關,不能從大政策層面入手,就想不如從自己生活,逐點做起,維持田有生產、農地農用。

技術

「要用時間去補救。但有些補救不了,例如落種的節奏捉不緊⋯⋯田幾時都要有東西收,例如冬天,你收完一壢菜就沒有。然後下什麼種,又不可以一次過下在同一時間收,收了的又最少要有些可以放久一點。」 從前在馬寶寶種,農夫區生執菜很靚,放下去菜籃已經有賣相。 選種、育種是很專門的技術,現在愈來愈少人懂得這件事。自己也會試留,但品種不多,也不算專家。

附近環境

馬屎埔其實難種,附近地全被恆基(地產)收了,很多樹,蟲都躲起來,一到夜晚超多蟲。

住處

居住地點和種田地點要近:「落雨來看看都好,哪裏塞就處理一下。」除非有車,否則很難處理好農田的東西。 「現在我們下午都照樣下田,是辛苦的。」他說。「以前中午睡個覺,現在我這樣真的冇呢支歌仔唱。」 與村民關係 來到生活館一年,和附近村民關係都不錯:「來到一個地方,就是要認識這裡的人,沒理由將自己和那地方的人孤立起來。」「所謂連結,除了連結土地,還有村內的人。」見到都不打招呼的話,很難待得久。

銷售

「一個人難控制,要一班人,要有些人管銷售、宣傳、找客人、有些人負責種,或者身兼兩個職位。人多些,力量可以大些,例如起個棚兩個人會好些,一個人不是做不到,但兩個人會好些。」他說。「互相補足。」 懂得種也要懂得食,才知道怎樣介紹別人吃。

運輸

有車會好些:「運輸很決定性——可以發貨,沒有運輸每次經菜聯社、菜統處真的不行。」另外以前會找朋友幫忙送,或者順自己生活的節奏,出去市區便順道送菜。 農場位置不算方便,難以暫存廚餘,如豆渣會影響村民,要立刻清走。但附近多乾草,要多少有多少。

支援不足

除了菜聯社,政府都沒幫甚麼。銷售我都想不到政府如何幫,現在菜統處也有幫,但菜價很低。

農業園政策

別人在種,你收地(做農業園)那即是怎樣呢? 不是說收地不好,但菜園村一收地,立刻令整個八鄉的地和田租都貴了。現在蕉徑可能也會搶高地價,農民也隨時被人加租。 做農業園不是不好,但最終做到出來的結果未必是好的,所以我也想不到政府該怎樣幫。他說。「搞又死,不搞又死。可能有些是好的,但連帶的負面影響馬上浮現。」市場的反應也可能帶來負面效果。 政府可以研究哪些是優質農地,這對城規會再制定長遠的土地政策是好的。綠化地帶很易被改土地用途,如果好的農地可以不做綠化地帶,留做農地用途不要動它,再提供誘因令地主放租。這樣就不用靠政府收地,對整個社會的規劃也比較可 持續。

對未來的想望

兩年後會如何都不知道。「如果田賺不夠錢怎辦?做三行?做散工?種田對我來說不浪漫,是很實際的。」他說始終還有家庭要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