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老農夫啓示錄  

你面前有十個年事已到七十的老農夫,你認為,他們有沒有生意頭腦?會不會規避風險?懂不懂分散投資?如何止蝕?如何處理公司轉型?有沒有R&D?是不是覺得這些經濟金融版出現的術語用在今天香港的老農夫身上,大有違和感?

很多老農夫,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利用種植發展新界、開拓版圖。七十、八十年代,據政府的統計,香港農夫年產量達到50萬噸。然而這個統計,祇包含了在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的數據,大量農民的出產,在政府系統以外批售,實際產出,可能比政府數據多二分一或三分一。現身接受訪問的老農夫,都是一邊盯著步步進迫的城市發展,一面調整種植策略,把腳下泥土、頭頂陽光、四方風雨,揉合物理、化學、生物學,窮則變,變則通,由一無所有(有部份受訪者是從大陸隻身偷渡到港)到事業有成,使整個新界,最美麗的部份,就是有農夫耕種的部份。他們把一頁一頁的香港本土發展史展現眼前。在香港一向有一個說法,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人人都不會對這片土地認真,香港是一條跳板,香港人骨子裡把自己視為過客,或者都希望成為過客。接受種植香港訪問的老農夫卻用一生事業細說另一個版本的香港群族史。

老農夫發展新界、協助建設香港,在這個香港原居民出賣祖業予地產商、香港政府將土地資源置換給大陸政商的時代底下,新一代有機農夫或許連三項鐵人賽的技術都未掌握,今天新界風雲色變、地產霸權面目猙獰,我們漫步新界,沿途僅有的美好風光,還得依靠這班老而彌堅的創業者,擇善固執地持續灌溉香港半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產業。

何謂真本土?農夫是也!

原居老農四十年智慧

和叔今年已經八十好幾,看起來身體健朗,跟太太一起打理六七斗地,現在是白銀鄉種菜最多的農民。不同於其他只在梅窩銷售的農民,和叔夫婦三十年來在長洲街市經營自己的菜檔。田裡目前在種著西生菜、椰菜、菜心、芥蘭頭。。。

DSC08495 (1).jpg

與植物談心的蓮姐

走過一片片被填了黃泥碎石、或甚擺放了建築材料的空地,終於來到粉嶺坪輋水流坑的樂田園,找到年屆七十卻仍在耕作的李婆婆。婆婆臉上不見縐紋,一頭銀絲卻中氣十足。與李婆婆行田,就好像跟著公司經理巡視業務一般。。。

誰挫折了西芹王的銳氣?

政府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劍指粉嶺馬屎埔村,黎生在當地耕種三十多年,曾是香港的美國西芹種植大戶。黎生當年耕地大、產量也大、人亦膽大。。。。